法制網北京6月11日訊 記者胡建輝 在衛生計生委今天舉行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委食品司司長蘇志表示,經過食品標準清理,現行的各類食品標準4900多項,今後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和目錄是1000多項,在標準整合過程中這兩年將投入大概2000多萬,使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框架、原則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基本一致。
蘇志說,2014年全面啟動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整合工作,重點解決我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以及相關行業標準中強制執行內容存在的交叉、重覆和矛盾的問題。到目前為止,已經公佈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429項。標準的目錄也已公佈,覆蓋了數千項食品安全相關指標。標準生命在於執行,很多問題不是沒有標準,而是標準執行的問題,所以我們高度重視標準執行情況的跟蹤評價,組織編寫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跟蹤評價規範,以及相應的技術指南。
蘇志介紹,已經完成30多項優先評估和應急評估的項目,2013年以來相繼在部分省啟動了居民的食物消費量調查工作,系統研究中國人膳食暴露和消費結構,這是食品安全標準工作和風險評估工作的一項基礎性數據收集。
2013年共審查通過了新食品原料18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37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8種,完成了食品包裝材料的清理工作,公佈了第三批258種食品包裝材料用添加劑名單。
蘇志說,在2142個縣區設置了食品污染物的監測點,2013年共監測42萬件食品樣品,涵蓋了307項監測指標,獲得的監測數據493萬個。監測結果表明,我們國家食品安全的形勢總體穩定,並且不斷向好。其中,乳製品、麵粉等食品中真菌毒素、微生物等污染物情況趨於好轉,獸藥濫用以及非法添加的情況有所遏制。同時,監測發現因環境污染,生產環節控制不嚴以及違法使用非食用物質或禁用物質的情況還存在,這些構成了食品安全的隱患。
在全國設置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1600餘家。全年共接到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報告1001起,救治患病人數14413人。監測顯示,化學性因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有下降趨勢,致病性微生物仍然是主要病因,賓館飯店、食堂等集體供餐場所是主要暴發場所。此外,誤食有毒動植物和毒蘑菇中毒是主要致死原因。
蘇志表示,通過2014-2015兩年的努力,將使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框架、原則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基本一致,主要食品安全指標設置和控制要求符合國際通行做法並適應中國膳食結構和食品產業國情。 (原標題:衛生計生委:將投兩千多萬元整合食品安全標準)
- Jun 22 Sun 2014 08:28
衛生計生委:將投兩千多萬元整合食品安全標準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